近日,记者驱车来到喀旗南台子乡大沟村,见到道路两边的农作物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更加碧绿,长势正旺;村民们在田地里拔苗、除草,忙得不可开交;几个小孩在田野周边你追我赶,好不热闹……上午9点多,在村委会办事的大沟村五组村民杨延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,他见到我们笑眯眯地打招呼。喀旗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、驻村第一书记王延飞告诉记者,他今年才38岁,是建档立卡贫困户,现在可是村里的养殖黑羽芦花鸡名人,向他订购鸡蛋的客户都得预约呢。
杨延秋家里4口人,妻子照顾刚出生5个月大的孩子,大儿子正在上小学。2015年一场车祸使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,生活困难。2016年,经驻村工作队认真排查核实,被纳入贫困户。经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扶贫政策,引导他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养殖业。
“去年,驻村工作队帮我协调了3万元扶贫贷款,散养黑羽芦花蛋鸡1500只,当年就产蛋2.8万枚,连同卖掉下架鸡500只,收入3万多元呢!今年,我从商家那购买麻羽、北京油鸡、鹅、大雁等5000多只,正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。”杨延秋高兴地说,“经过乡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帮忙,北京西城区新街口街道、什刹海街道与贫困户签订购买鸡蛋协议,以后销路没问题了,真得感谢党的好扶贫政策和工作队的悉心帮扶,以后一定好好干!”
骄阳当空,63岁的大沟村一组魏国忠正在田地里忙活着。他告诉记者,分股骨头坏死已经4年了,原来也没钱治,靠吃药维持着。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,把他纳入了贫困户,还帮助联系旗医院的领导,约北京医院的专家为他做了手术。今年,工作队又积极帮助他家协调贷款2万元,购买了2头基础母牛,现已产1个小牛犊了。
“我们老两口真的是摊上党的好政策了,工作队还经常去医院看望我,比儿女都亲。这种感情我也不知道该咋说,就送了一面锦旗来感谢他们。今后,我一定在工作队的帮扶下,好好把牛经营好。”眼里噙着泪的魏国忠激动地说。
工作队自驻村以来,不断入户走访、调研、关怀、慰问,根据精准扶贫产业扶植计划,将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与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,并根据老百姓需求拟定产业项目,制定帮扶计划。今年,大沟村自主发展养殖业项目45户89人,补贴资金41.9万元;入住移民搬迁小区选择集中置业6户12人,补贴资金80.4万元;选择资产受益8户18人,补贴资金9.7万元。为全村贫困人口63户122人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商业保险;96人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,121人享受了慢病签约服务,39人享受送医送药服务;安排公益性岗位5人。
“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里不断地解读扶贫政策,与贫困户拉家常,消除他们等、靠、要的思想,通过发展产业脱贫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今年,大沟村45户贫困户都发展了养殖业,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。”王延飞对记者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