阵风吹过,杏果飘香。在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铁沟门村的200亩大扁杏园里,红红的扁杏挂满枝头,村民挎着竹篮穿梭林间,指尖轻捻摘下果实,山坳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。这片充满生机的果园,正是喀喇沁旗通过林业产业升级,让山杏低产林“华丽转身”的生动缩影。
长期以来,喀喇沁旗的传统山杏种植面临效益低、抗风险弱的难题,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“绊脚石”。为推动林业产业升级,喀喇沁旗出台奖补办法,为产业转型提供坚实政策支撑。旗林业和草原局精准施策,在牛家营子镇铁沟门村选取200亩山杏低产林作为试点,正式启动“山杏改接扁杏”项目。技术人员对原来的山杏林进行疏枝清灌,以原生山杏为砧木,引进优质“优一”扁杏品种进行改接。这种改良方式巧妙保留了山杏砧木的抗旱优势,同时大幅提升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,为后续的经济效益提升打下了基础。
“原先山上长的全是小山杏,现在改接成大扁杏。大扁杏不仅产量高,而且价格比小山杏贵很多。我每年都在外边儿打工,今年在这山上打工,一天就能挣150元,守家在地两不误。”村民杨万兴的话语中满是喜悦。铁沟门村党支部书记陶子友也介绍道:“原来这山栽的是小山杏,十年九不收。2017年由旗林草局扶持改接成大扁杏后,质量好、产量逐年提高,每亩地产100多斤扁杏核,算下来比种地收入还高。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改接面积,让每家每户都有收益。”
经过测算,改良后的扁杏核亩产稳定在100斤左右,较原山杏核实现产量翻番。按当前市场价6元/斤计算,200亩地可收获2万斤扁杏核,为农户带来直接收益约12万元。同时,“山杏改接扁杏”技术具有易学易操作、后期管理简单的优势,改接后第二年即可结果,第三年便能产生收益。
今年,改接的扁杏结果率达90%以上,经济效益实现翻倍。不仅产量可观,市场需求也十分看好,每到丰果期,来自朝阳、葫芦岛等地的客商都会专程前来收购,目前这一项目已在全旗推广。
从低产山杏林到丰产“金果园”,喀喇沁旗的务实举措,让林业产业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,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在产业发展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。
来源:赤峰市政府网